参与式方法:在城市社区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2015-06-20 15:19
participatory method on climate action_half cover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不损害未来一代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前一代人的需求”。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过去的30年多年间,中国经历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城镇化成为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截至2014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4.77%,人口半数以上居住在城镇地区。确保城市地区发展和过渡到一个更加可持续的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城市社会的基础单元细胞,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不可否认,中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很多矛盾。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人口众多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一些现行政策和法规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等。特别是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日渐尖锐。
 
2015年10月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中一方面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另一方面,建议也明确表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无论是广义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公众的参与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对参与环境保护、社区发展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中共十八大四中全会也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这些都标志着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在环境保护、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公众参与还不够,缺乏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是不可持续的。要保证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既需要政策的保驾护航,也需要有具体的可操作的路径和方法。
 
ISC在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及社区建设方面20余年的经验证明,不同背景的组织和团体的公众参与、集思广益,能够更好的解决环境与社会问题。ISC自2007年进入中国,一直提倡以社区参与的方法推进环境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帮助推动中国的环境改善和保护,ISC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开展项目,以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方法在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了更好的推进社区环境项目,ISC在当地和政府部门、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合作,提供系统的社区参与能力建设培训,帮助合作方更好地了解社区参与的理念,掌握社区参与的方法,从而支持当地持续开展社区环境项目。广州参客作为本土的社区参与咨询服务机构,在社区参与理念和方法的认识和应用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正是从各家机构多年的项目实践和能力建设经验出发,以环境项目为切入点,为社会组织及个人在开展社区环境项目和社区治理项目过程中如何应用参与式方法提供参考。

扫码下载


分享到:
相关文章阅读